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第一篇

關於同性戀,我有一些同性戀朋友,他們都是很可愛很正常的人。

他們其中很多對自己性取向很自在,很好地活著。享受著自己的生活與生命。

他們其中也有一些或很多掙扎。

關於同性戀我認識一點兒都不多。我覺得現今社會對同性戀的認識或理解也不多。一如醫學對癌症或精神病的發生並沒有一個直接了當的答案。

和前伴侶生活,吵起架時我曾經被指控:「你需要的是一個老婆!」身為一個女人,我性情的強硬,讓對方疑惑我是不是同性戀者。我當時欠缺的柔軟與表現的不符傳統觀念,傳統觀念裡女人的服從與柔順。

關於同性戀我們懂得了甚麼呢?

我一位朋友自年少被置問:「你是不是同性戀的啊?」但他不知道,因為他不曾愛上同性。

直到一天,他莫名愛上一位同性朋友,痴迷心碎,才曉得了自己是同性戀者。

關於同性戀,我也曾經被朋友問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同性戀者,我目前為止的生命愛上的都是異性,但我不因此確定自己是異性戀者,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一天莫名愛上同性。我會允許它的發生,如果它發生。

如果它發生,我便說,我是雙性戀者。

10 則留言:

Josh 提到...

我看到的是人的習慣性去標簽,慣性stereotyping,
比如男人要有男人的樣子,女生一定要柔順,男生穿裙子成何體統等等。
不止性別相關的,
還有你在心理輔導寫的大人喜歡說的,小孩子懂什么。

謝謝你寫的。
挑戰我去想,
很多時候自己會不會也陷入這樣一個盲點,
在其他人身上貼滿標簽,
直到自己看不到他人的可愛,
只看見自己貼上去的標簽。

bLuRbLuR 提到...

爱你所选, 选你所爱。

希望可以和你交个朋友。

yanwei 提到...

加愛
我認爲兩人相處之中,性情柔順和強硬不管性別的事,而是需要的一種搭配,譬如我在發脾氣劈里啪啦的時候,對方不甘示弱還擊,一定大地震,兩敗俱傷。只是有時候ego的緣故,自己做不到主動遷就那個,就期望對方去做,男和女都是一樣,這是我過去在情路上屢敗屢戰的心得,哈哈。

關於性取向...我喜歡電影《Vicky Christina Barcelona》中,Vicky跟他男友的前妻上了床之後,面對好友質疑她是不是雙性戀時說的:“什麽同性戀雙性戀,我就是我,我不需要任何標簽!”就是這樣。

加愛 提到...

美鯨仔,
抄一段Essay in love:
We long for a love without straight borders or straight lines, a love in which we are not reduced. We have a morbid resistance to classification by others, to others placing labels on us(the man, the woman, the rich one, the poor one, the Jew, the Catholic etc.). Our objection is not so much that these labels are untrue as that they fail to accurately reflect the subjective sense of unclassifiability. To ourselves, we are after all always un-labelable. When alone, we are always simply 'me' and shift between labelled parts effortlessly and without the constraint imposed by the preconceptions of others....

和你分享這個。它讓我思索。

做為社群動物,制度與划分因著求存而不可避免。我、你就是最基本的划分。

我想分別在於人們自不自覺,當自己在排斥、抗拒某些標簽;自不自覺,那排斥與抗拒的裡頭及背後,是甚麼?

美鯨仔,謝謝你的分享。我們一起思考。

加愛 提到...

bLuRbLuR,
愛你所選,選你所愛;你對它的體會是甚麼呢?

抱歉bLuRbLuR,我不能直接跟你說好呀我們做朋友!基本上我寫這個博目的不在交朋友,只是想和大家交流一點關於同性戀的感想。

是甚麼原因讓你想和我交朋友呢?

加愛 提到...

嫣薇,
你是針對我前度因我性情強硬置疑我是同性戀而言吧?是的,那是伴侶之間的相處與磨合。

我的經驗是,親密關係的磨合過程是很好的成長,若抱以開放態度,願意在裡頭學習。它讓我們看見自己的陰暗面,讓我們學習接受及包容,讓我們學習愛;在磨合裡活出圓滿的自己。很龐大長久的工程呢。

我有位雙性戀的朋友也曾經這麼對我說:我不喜歡標簽,不喜歡被標簽「雙性戀」,我是一個喜歡男人也喜歡女人的人,一個人!

這可以扯去上頭Essays in love裡頭抄出來的,我是我,當我獨處,我只是我, 我可以不是那許多標簽。

而事實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儘管身上掛滿標簽。

譬如一個媽媽並不只是一個媽媽,她也是一個女人,妻子、姐姐/妹妹、朋友、女兒、專業人士、華人(或其他種族),每一個人都無數身份在身。不是一個標簽。

bLuRbLuR 提到...

我想跟你做朋友因为我也喜欢辅导。

我也在接受辅导。

加愛 提到...

bLuRbLuR,
你也喜歡輔導,你認為我喜歡輔導嗎?

bLuRbLuR,輔導對我而言是心靈的成長,走上這條路不是因為當初我喜歡它。是生命的傷痛讓我走向它。對我而言,它不關乎喜歡不喜歡。

你在接受輔導,祝福你bLuRbLuR,願你在這經歷與過程裡逐步找著自己,活出自己。

bLuRbLuR,我驚嘆廿一世紀的網絡世界,驚嘆它所達致的,同時我很感慨,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相對递減,那種親密,那種真實。

謝謝你想和我交朋友bLuRbLuR,但我會說,試試從身邊開始,好嗎?從那些你每天見著接觸到的人。

歡迎你寫信給我,如果想和我交流。

Codykey 提到...

您好,我是連啊連到您這裡來的。

我記得Up In the Air裡面有一段對話在機場。男主角"教"女同事要排隊在什麼樣的人後面會比較快,因為老人怎樣怎樣,帶小孩的人怎樣怎樣,亞洲人怎樣怎樣.... 女同事說"你這是種族主義",男主角說"我跟我媽媽一樣就喜歡給人貼標籤,這樣方便多了"。

標籤的確是人們自認的便於分類的方式,我覺得貼標籤沒有那麼不可取,重要的是我們要懂得去接受每一個label後面的可能性也是差異很大的。而且有些東西,當它有一個名稱後,有它的壞處(例如"同性戀"這回事),例如污名化。但是要出來爭取人權,也是要先正名才可以。

我對"同性戀"的議題很感興趣,我會一直關注您的blog。我本人,現在可以說我正在同性戀關係中,離開這段關係後,who knows。

有人願意花心神去寫這些事情是件好事,我自己是沒有能力和精神去做這件事的。所以我要支持您!呵呵~~ 加油喔.......

加愛 提到...

匯:

是的,名正,言順。
標簽有它存在的因原。
分別在於自不自覺。認不認識。
謝謝你的坦誠,匯。謝謝你的支持。
我忙呢,只能很慢很慢地寫。
別叫我「您」啦,「你」就好。我也只是個人,也還沒很老。:)